文章信息
标題:Decoupl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economic growth across multiregional supply chains within China
作者:Yuhan Liang, Yumeng Li*, Shaoqing Chen*, Sai Liang
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一作單位: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通訊單位: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4年12月
關鍵詞:解耦投入産出模型多區域供應鍊需求供給
原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4.144200

文章亮點
l跨區域供應鍊中二氧化碳排放與增加值的解耦至關重要;
l基于消費和收入視角的解耦分析能夠揭示新的信息;
l22個省份在生産、消費和收入三個視角下具有不同的解耦狀态;
超過70%的區域間不良解耦凸顯了合作的重要性。
文章導讀
中國經濟發展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随着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中國逐漸加大對碳排放的控制力度,緻力于實現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解耦。現有研究探讨了中國國内生産總值(GDP)和碳排放在不同時期的解耦狀态,為推動低碳經濟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中國地區的經濟發展、産業結構和政策實施表現出很大差異,這些差異對不同地區的碳排放模式及解耦潛力産生了顯著影響。因此,有必要在區域層面探究碳排放和經濟發展的解耦狀态。已有研究揭示了各地區生産側碳排放與 GDP 之間的聯系。然而,由于不同地區資源、工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的多樣性,頻繁的區域間貿易導緻大量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沿着供應鍊流動。最終消費和初始投入引起的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是總碳排放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消費和收入的分析可以揭示更多信息,對于研究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的解耦狀态至關重要。現有研究從網絡角度分析了碳轉移與經濟活動之間的解耦,但目前基于消費或收入視角的隐含碳排放與相應增加值之間的解耦分析相對缺乏,阻礙了對供應鍊中關鍵節點和合作夥伴狀态的揭示,從而影響了針對性減排政策的有效實施。
鑒于此,本研究從生産、需求和供給視角探究了省級層面二氧化碳排放與增加值之間的解耦狀态。将環境擴展多區域投入産出(EE-MRIO)模型與解耦指标相結合,構建了一個全面的多區域解耦分析框架,揭示了2012-2017年間中國各地區的解耦狀态。結果表明,不同視角下22個省份(例如北京、山東和新疆)的解耦狀态呈現多樣性。例如,北京在直接碳排放與增加值之間實現了強解耦。然而,其基于收入的解耦狀态為弱解耦。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和供給視角下,大約79%和71%的跨區域對(即存在碳排放和增加值流動的兩個區域)尚未實現碳排放與增加值之間的強解耦。解耦結果可以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寶貴見解,支持其推動碳排放與經濟擴張的脫鈎,以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該研究框架也适用于其他國家。
文章摘要
實現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解耦對于中國達成雙碳目标及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當前國内大循環主導的新發展格局下,深入剖析中國區域間隐含碳排放與隐含增加值的解耦關系,對于綠色多區域供應鍊管理至關重要,有助于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降低碳排放。本研究首次探究了中國省級層面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解耦現狀。此外,分别從需求和供給視角深入分析了2012-2017年中國跨區域供應鍊中的隐含碳排放與增加值。研究發現,22個省份(如北京、山東、新疆等)的解耦狀态在不同視角下呈現多樣性。此外,關鍵行業(例如電力和熱力的生産和供應行業)在多視角解耦狀态上的差異凸顯了采取綜合措施以協調碳減排與經濟增長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識别出大多數跨區域對(即存在碳排放和增加值流動的兩個區域)的解耦狀态是不理想的,這進一步強調了區域間合作在多區域供應鍊中實現隐含碳排放與增加值增長解耦的重要性。該研究成果可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參考,以推動碳排放從經濟擴張中解耦,進而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目标。

圖1.2012 - 2017年中國地區生産、需求和供給視角下的解耦狀态(圖表右側的數字表示解耦程度)

圖2.2012 - 2017年中國各地區碳排放量排名前五行業在生産、需求和供給視角下的解耦情況(熱圖顯示了從1到8的解耦程度)

圖3.2012 - 2017年需求與供給視角下跨區域對的解耦狀态(熱圖a中的單元格顯示了由行區域的最終需求驅動的列區域碳排放和增加值的解耦程度,熱圖b中的單元格顯示了由列區域的初始投入引起的行區域碳排放和增加值的解耦程度)